• <strong id="uomyi"></strong>
    • bgs202109@163.com

    • 撫州市第二實驗學校官方微信

    德育之窗
    聯系方式

    地址?:? 撫州市臨川區王安石大道與金柅大道交匯處東北側

    電話?:? 0794—8201126

    德育之窗

    致敬!顧誦芬、王大中、鐘南山團隊獲獎!他們的故事請講給孩子聽!

    發布時間:2021-11-29 14:22:58  來源:撫州第二實驗學校  瀏覽次數: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顧誦芬院士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頒發是科技界的盛事,每年獲獎者不超過2名,自設立至今,共有35位科學家獲獎。

    顧誦芬:為了祖國的藍天

    提起殲教-1、殲-8、殲-8Ⅱ,軍事迷們都不陌生。這幾款在我國航空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飛機,都由顧誦芬主持設計。

     

    他是我國航空領域唯一一位中科院和工程院雙院士,奠定了我國亞音速飛機和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基石,推動了我國氣動力研究、設計基礎手段建設發展。

    · 出身書香世家從小是個“飛機迷”

    1930年,顧誦芬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顧誦芬的名字取自西晉文學家陸機的名句。父親顧廷龍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但兒子沒有繼承父親衣缽,卻和飛機結了緣。

    顧誦芬七七事變時第一次碰到飛機威脅。日本人轟炸,我們住的四合院平房震得非常厲害。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趕緊從屋子里跑出來。幸好鄰居受過防空訓練,他說你們躲在屋里的桌子底下就行。那次轟炸對我的影響太深了,沒飛機咱們處處得受人欺負。

    對飛機的第一印象雖然沉重,但他對飛機的興趣越來越濃。顧誦芬在10歲生日時收到了叔叔送的飛機模型,他愛不釋手,這也奠定了最初的航空夢想。

    · 不顧風險親自上天觀察

    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專業后,顧誦芬參加工作接受的第一項挑戰是我國首型噴氣式飛機——殲教-1的氣動力設計。由于國外技術封鎖,國內沒有先例可循。聽說北航圖書館有一份相關的國外文獻,顧誦芬借了一輛舊自行車,天天晚上到北航查找抄錄資料。

    1964年,殲-8飛機的研制被提上議程。顧誦芬先作為副總設計師負責飛機氣動力設計,后期作為總設計師全面主持殲-8研制工作。

    他發現發動機噴流對飛機平尾效率有很大影響,當時國內尚無噴流試驗條件和試驗方法,經過研究,顧誦芬創建了一個妙招”——“買了紅毛線,剪成150毫米,貼了整個垂直尾翼跟后機身上。

    這被研究人員戲稱為給殲-8“穿裙子。那么,這個方法好不好用呢?

    他提出要親自上天觀察。這對從未接受過飛行訓練的顧誦芬來說風險極高。更何況家里有親人犧牲于空難,全家人對坐飛機都非常忌憚。

    經過三次上天近距離觀測,顧誦芬承受著巨大的身體負荷,終于找到問題癥結,通過后期的技術改進,成功解決了殲-8跨音速飛行時的抖振問題。

    -8系列飛機的研制,牽引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航空工業體系,促進了冶金、化工、電子等工業的發展。顧誦芬被譽為新中國杰出的飛機設計大師、飛機氣動力設計第一人。

    王大中:矢志報國的核能科學家

    “年輕的時候,我們曾喊出用我們的雙手來開辟祖國原子能事業的春天的誓言,我一直在踐行這樣一個誓言,努力做得更多、做得更好?!?/span>

     

    11月3日,2020年度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教育家王大中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從國家戰略出發,王大中堅定選擇了自主創新的先進核能技術研發之路,帶領團隊從無到有開展了幾十年的艱難探索,使中國以固有安全為主要特征的先進核能技術從跟跑到領跑世界。

     

    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中央決定發展新中國的原子能事業。1955年,清華大學開始籌建工程物理系,并從校內抽調了一批優秀學生。正在機械系讀大二、品學兼優的王大中首選入圍。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反應堆工程專業,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反應堆工程專業大學生。

     

    從矢志建堆報國的青年學子,到“實現反應堆固有安全的帶頭人”,王大中的求索之路,與我國的核能事業緊緊交織在一起,六十多個春秋從未改變。

    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站發生堆芯熔化事故,世界核能事業陷入低谷。核事故沒有讓王大中放棄研發先進核反應堆技術的想法,而是讓他更清晰地意識到,安全性是核能發展的生命線。

     

    經過科學論證,他決定選擇殼式一體化自然循環水冷堆路線,并計劃建設一座5兆瓦低溫核供熱堆以掌握其核心技術。

     

    從立項報告、設計方案、實驗現場到建設工地,王大中全程負責,親力親為。1989年,世界上首座殼式一體化自然循環水冷堆成功運行,這是全球首次采用新型水力驅動控制棒,具有良好的非能動安全性,是世界先進核能技術研發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1986年,切爾諾貝利嚴重核事故使世界核能的發展再次轉入低谷,核安全問題更加凸顯。但王大中并沒有動搖研制先進反應堆的決心。他堅信,具有固有安全性的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將會成為未來核能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王大中帶領團隊開始了高溫氣冷堆技術的研發。2000年,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建成,標志著我國掌握了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的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設計建造技術。

    王大中并沒有就此止步,他又一次站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高度,提出要實現實驗反應堆向工業規模原型堆的跨越。

     

    今年9月,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成功實現首次臨界,計劃年底首次并網發電,2022年投產商運。這標志著中國第一次在一種工業規模的先進核能技術開發領域,提前解決了“卡脖子”技術問題。

     

    不僅是核能科學家,也是辦學治校的教育家。1994年,王大中被任命為清華大學校長,他推動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思路,制定“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的總體發展戰略,確立了“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完成了綜合性學科布局。

     

    2020年是他制定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總體發展戰略的收官之年,清華大學總體辦學實力和國際聲譽顯著提高。

     

    “我們國家正處在最好的發展時期,科技自立自強是我們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要自覺地為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責無旁貸??萍紕撔戮褪俏覀冏钪饕膼蹏绞?,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堅定信心勇敢向前,我們的國家就會有無限光明的未來?!蓖醮笾姓f。

    鐘南山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

    以鐘南山、何建行、冉丕鑫為學術帶頭人的呼吸疾病防控團隊自1979年“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現“廣醫一院呼吸健康研究院”前身)建立以來,以實事求是、敢醫敢言、生命至上的科學態度為指導思想,以社區防控、早診早治、精準治療為抓手,對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慢阻肺、肺癌、SARS及COVID-19 等重大呼吸系統疾病的防、診、治做出了重要貢獻。

     

    獲獎后,鐘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個獎項極大地肯定了團隊研究的方向,就是要研究國家急需要、最需要的東西。他強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醫者的初心,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醫者的使命。

    1971年,為響應周恩來總理“加強對慢支炎及肺心病防治”的號召,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立了“慢支炎防治小組”(團隊研究成果1978 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979年“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在此基礎上成立,成為國內最早的呼吸疾病研究團隊之一。

     

    這支擁有近50年呼吸疾病研究前沿經驗的團隊長期注重臨床與基礎研究緊密相結合,立足國內,面向國際學術前沿,以鐘南山院士、何建行教授、冉丕鑫教授領銜,先后組建了12個國家級平臺,形成了4個主要研究方向。

     

    此外,鐘南山院士是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委員會主要成員,該團隊也是我國呼吸道烈性傳染病的主要防控團隊。2003年,該團隊明確了急性重癥呼吸綜合征(SARS,原稱非典型肺炎)病毒的致病機制并實現全球最高救治率(83%),在H1N1,H5N6,H7N9的防控中發揮核心作用,推動了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建設與發展,促成國家多項政策法規制定。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以鐘南山院士為首的團隊成員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鐘南山院士在關鍵時期到武漢進行現場調研, 最早確認并提出新冠肺炎能夠人傳人,指導全國的疫苗研發工作,并領導制定第三至第七版全國診療方案等;團隊成員奮戰在搶救重癥和極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主戰場,“廣東支援武漢協和西院ICU醫療隊” 獲評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為推動新冠肺炎救治能力提高,并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重要決策參考。

    他們該是全民偶像!

    35位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者名單

     10.jpg

     11.jpg

    12.jpg13.jpg 

     14.jpg

     15.jpg

     

     

     

     

     

     

     

     

     

     

     

     

     

     

     

     


    地址:撫州市臨川區王安石大道與金柅大道交匯處東北側 電話:0794—8201126 郵編:344000

    Copyright ? 2021-2022 撫州市第二實驗學校 版權所有 ICP備12345678號

    女邻居丰满的奶水在线观看